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ANNOUNCEMENT

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申报2025年度海外优青项目(新增批次)

发布时间:2025-07-31

一、平台介绍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
天津大学自2006年起开始进军合成生物学领域,是国际上第一个开展合成生物学专业建设的高等学府。2017年在国内率先招收合成生物学本科,并率先建立了合成生物学“本--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历经多年的深耕与积淀,天津大学于2025年正式成立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

作为领航者,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牵头打造了一系列国家级科研与教学高地,包括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国家级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产出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人工基因组精准可控重排新方法、DNA数字信息存储新方法等,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合成能力的国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通过全球最大的引文数据库Scopus检索相关研究论文,天津大学的论文数量在全球科研机构中位居榜首。
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为牵引,聚焦化学再造基因组的按需设计与功能重塑、底盘细胞与功能模块适配调控、DNA数字信息存储等,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合成生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合成生物领域基础研究高地、技术创新策源地。
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有中试平台,设有贯穿合成生物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全链条,畅通产业中试熟化通道。已构建起全球一流、国内领先,具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物合成全流程自动化平台、人工细胞工厂构筑平台以及药物制备与评价平台。

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担任实验室主任,李炳志、宋浩、张卫文担任实验室副主任,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20名,国家级青年人才39人,国家重点研发首席34人次。承担国家重大重点任务能力突出,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级任务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9年资助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中,天津大学获批项目数全国第一。

二、申请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1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9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1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8.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优厚待遇
高起点聘任:给予事业编制正高教职,菁英教授岗位,开通直聘博导绿色通道,授予博导资格。 进入海优会评暂未通过者,提供“北洋学者英才计划”事业编岗位的绿色通道;入选海优后补齐相关引进待遇。

高标准薪酬:税前年收入约71万元(不包括单位缴纳的10.6万元左右保险),另可叠加科研绩效,享受特有的天津市税收专项补贴,给予4+4双聘期长周期支持。
启动费:200-600万元(在国家资助部分基础上学校给予1:1经费配套支持)

安家费:200万元(含国家及天津市资助部分)。

实验室空间:提供不低于150平米实验室空间。

团队建设支持:首聘期每年保障2个博士后(学校资助),每年至少保证2个博士研究生、3个硕士研究生指标。支持通过北洋论坛体系引进英才副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等符合条件的助手。

子女教育:学校建有优质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天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优势凸显,是全国四个高考自主命题城市之一。天津本科录取率、985高校录取率均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被誉为考大学“最容易”的省市。


四、申请方式
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您的个人简历按照“应聘岗位-个人简历-姓名”的格式命名,发送至实验室联系人邮箱:synbio@tju.edu.cn,邮件内建议注明微信号以便为您的申报过程提供服务。
扫二维码可直接投递简历:

五、联系方式
周老师 18722178216
杨老师 18843146939